【濕巾制作材料】濕巾制造原料有哪些 嬰兒濕紙巾的材質(zhì)
濕巾制造原料材質(zhì)
濕紙巾的主要成分是無紡布、水、添加劑。
無紡布是一種不需要紡紗織布而形成的織物,是直接將纖維通過物理的方法(機械、熱粘)或化學的方法粘合在一起制成的。無紡布的原料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無紡布根據(jù)制成方法的不同分成很多種。其中,水刺無紡布是將高壓微細水流噴射到一層或多層纖維網(wǎng)上,使纖維相互纏結(jié)在一起,從而使纖網(wǎng)得以加固而具備一定強力。它能在確保手感特別柔軟厚實的同時,又有一定的拉力強度。其他還有通過熔粘和紡粘等工藝制成的無紡布。除了加工工藝因素外,決定無紡布質(zhì)量的還有選用的原材料,這點一般在成分表中都沒有標明,所以媽媽們只能通過與其他成分的綜合判斷來選擇。
濕巾中的藥液的含量一般占到80%左右。含量過低濕紙巾會感覺比較干,相反,含量過高會感覺太濕,用起來不方便。所以經(jīng)過測試,藥液比例一般在80%左右最合適。而藥液中90%以上是水,為了避免水中的成分與藥液成分發(fā)生反應,所以濕紙巾中使用的水必須是經(jīng)過特別處理的水。成分表中標明的“精制水”“純水”“RO純水”就是這個意思。
濕紙巾中的添加劑五花八門,在各品牌的濕巾間區(qū)別也最大。大部分的添加劑都采用化學名稱標明,一般消費者都看不懂。其實,雖然采用的用品不同,但作用都大同小異,關(guān)鍵是這些原料有什么用。
保濕劑
丙二醇是一種溶劑,也是保濕劑。它可以幫助藥液中的有效物質(zhì)溶解在水中,使水分不容易揮發(fā)出去,并起到抗菌、防腐的作用,所以幾乎所用的濕紙巾中都有它。
防腐劑 苯氧基乙醇、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尼泊金
濕巾中含有大量水分和不同的物質(zhì),為了保持有效物質(zhì)活性,就一定要加入防腐劑,但含量非常低,因此不會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為了對抗不同種類的細菌,同種濕紙巾中通常會加入幾種防腐劑的復配藥液。這也說明,在購買濕紙巾時一定要注意生產(chǎn)和使用日期,過期的或者已經(jīng)生產(chǎn)很久的濕紙巾最好不用。
抗菌劑
乳酸納、桉樹葉
抗菌劑的種類很多,既有化學合成的抗菌劑又有天然的抗菌劑。它們的作用顧名思義,能起到消滅細菌,抑制細菌繁殖的功效。非離子表面活性劑 聚氧乙烯氫化蓖麻油、聚醚
這個詞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少接觸到,不過說起洗衣粉媽媽們一定熟悉,洗衣粉和大部分的洗滌劑中就含有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具體作用是用來去除污垢和油脂,達到清潔的作用。
螯合劑
羥基亞乙基二磷酸四納
這又是一個很陌生的詞,螯合劑的作用是與水中或原料中的重金屬離子發(fā)生反應,讓這些重金屬離子不隨著濕紙巾的使用而被寶寶的皮膚吸收。
其他天然成分
桉樹葉精華(妮飄濕紙巾中添加) 天然的殺菌劑
甘菊油(貝親濕紙巾中添加) 有舒緩和消炎的作用
蘆薈精華(好奇濕紙巾中添加) 保濕滋潤的效果
丙二醇(propyleneglycol),易引起接觸性皮炎;氯化十六烷基啶(cetylpyrieiniumchloride),刺激皮膚、黏膜、眼睛;酒精(ethanol),會刺激皮膚、黏膜,易引起嬰幼兒的皮膚過敏;Parahydroxybenzoate(Paraben),防腐劑,長期使用有引起接觸性皮炎之虞。
EDTA,會刺激皮膚、黏膜,致使皮膚過敏起疹;防腐劑和防霉菌劑,為了防止變質(zhì)而使用但可能引發(fā)皮膚癌。合成界面活性劑,會破壞并溶解保護皮膚的皮脂膜,讓皮膚逐漸干燥,加上其中的油性成分,每天涂抹,會降低皮膚本來分泌皮脂腺的功能,逐漸形成慢性干燥累積性皮炎。
所謂的抗菌濕紙巾還加入抑制細菌繁殖的銀、銅和亞鉛等金屬和藥劑。事實上,抗菌濕紙巾的“抗菌效果”究竟有多少呢?日本“國民坐活中心”曾進行過一項調(diào)查,選擇號稱“抗菌”切菜板、垃圾塑料小桶、洗臉臺、牙刷、洗碗海綿等5項用品,涂上大腸菌,有3成以上的產(chǎn)品幾乎完全沒有抗菌效果,而且即使剛開始有抗菌效果,經(jīng)過兩個月之后抗菌效果完全消失。
一般人用了濕紙巾后不會再洗手,所以濕紙巾的化學成分會殘留在手上;有些人還用嬰兒濕紙巾來擦嬰兒的小屁股,后果令人擔憂。從環(huán)保的觀點來說,濕紙巾用一次就丟,浪費森林資源。所以在這里建議各位家長用濕毛巾來擦手、擦臉,既環(huán)保又有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