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皮膚假性黃色瘤的癥狀
1、皮膚損害
從兒童期開始,出現(xiàn)于頸部兩側、臍周、腋窩、腘窩和腹股溝等皮膚褶皺處,呈對稱性分布。表現(xiàn)為局部皮膚增厚、彈性差、皮膚松弛,可見針尖至黃豆大小的黃色瘤樣皮疹,多呈簇狀分布或融合呈網狀。部分皮膚毛孔擴大,如“拔毛雞皮”樣外觀。
2、心血管損害
包括高血壓、冠心病、周圍血管病及心內膜纖維化與鈣化。肢體動脈受累可出現(xiàn)脈搏減弱或消失、間歇性跛行。部分患者可有心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但心肌梗死和猝死少見。
3、消化道病變
黏膜可見黃色瘤樣結節(jié)狀病變、非特異性黏膜瘀斑或糜爛,可以分布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以胃底多見;少數(shù)患者可以發(fā)生消化道出血,多為反復發(fā)生,出血程度較重。
4、眼部損害
視網膜血管呈灰色至棕紅色的曲線狀條紋是本病的特征性改變,于視盤周圍呈輻射狀、對稱性分布,多數(shù)于皮膚病變出現(xiàn)后數(shù)年發(fā)生,患者年齡多為20~40歲。視網膜纖維血管內生可導致視網膜出血,黃斑受累可出現(xiàn)嚴重視力減退。
5、腦血管病變
可引起神經精神癥狀,出現(xiàn)輕度偏癱、智力異常、蛛網膜下腔出血、基底動脈供血不全、癲癇等。
6、腎臟損害
腎臟受累可導致高血壓,可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
小兒皮膚假性黃色瘤的原因
小兒皮膚假性黃色瘤是ABCC6基因突變導致結締組織中彈性纖維斷裂、鈣化,并累及皮膚、眼和血管等的隱性遺傳性疾病。ABCC6基因的功能尚不明確,其病因與發(fā)病機制也不清楚,可能與家族遺傳、內分泌障礙、代謝障礙有關。
小兒皮膚假性黃色瘤怎么治療
本病無有效治療方法,多為對癥支持治療。
1、對于皮損,可用1%普魯卡因局部注射,可阻止皮損惡化,行整形術可有助于改善皮膚外觀。
2、有消化道出血者,應給予輸血和止血藥。
3、有高血壓或冠狀動脈供血不全者,需進行擴張血管、抗凝治療及給予溶栓制劑等;一旦發(fā)生心力衰竭和腦血管意外,應給予相應處理。
4、應用維生素E或鈣劑對緩解皮損和眼部癥狀有一定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