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參是一種主要分布于印度洋的海參品種。體長一般為200mm,寬約40mm。體呈圓筒,前端較細??谄诟姑?,具觸手20個。全身鮮黃色,頭部成水草狀。性情溫和。
黃海參棲息于潮間帶珊瑚礁旁或巖石下,大型個體多在海水較深處。國內分布于雷州半島、海南島、西沙群島等淺海。
黃海參體長30-40厘米,呈圓筒狀,前端較細??谠谇岸烁姑?,具小形觸手20個。背面有6列大形圓錐狀疣足,疣足的基都直徑約為10毫米,高約7-8毫米;但酒精標本的疣足常收縮變低和不明顯。腹面管足的排列常有變化:一般的排列成3縱帶,中間一帶最寬;但有的排列成4縱帶,正中間有一狹窄和不具管足的裸出帶;也有的管足散生在整個腹面,排列無規(guī)則。肛門在后端,稍偏于背面,周圍有一圈小疣。
皮膚內的骨片有桌形體和扣狀體:桌形體的底盤為方形或不規(guī)則的圓形,周緣具小孔8-10個;它的塔部由4個立柱和一個橫梁構成,頂端具小齒12-16個。扣狀體成橢圓形,具穿孔3或4對。生活時背面多為淺褐帶草黃色,但隨著環(huán)境的不同,色澤的深淺常有差異;疣足常呈白色,但基部色較深;腹面顏色較淺,多為草黃或稍帶白色。
1、由于產地及生長環(huán)境的不同,活海參之間的顏色也是不同的。并且,活海參為躲避天敵襲擊,本身就能隨著環(huán)境而變化身體的顏色,使自己和環(huán)境融為一體。因此,礁石附近的海參一般顏色較深,而沙地的海參則偏黃。
2、加工成干海參之后,由于工藝手法的不同,干海參的顏色也會再次發(fā)生變化。
暗棕色的海參比較接近海參的自然顏色,淡干海參即使經過了煮制和曬干,顏色也基本都是海參自身原來的顏色,不會產生太大的變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生長環(huán)境的不同,海參同個體之間往往會有較為明顯的顏色差異,同一批次海參的顏色一般都是深淺不一的。如果如果一批海參的色澤完全一樣,可能就會存在一定問題。
偏黑色也是海參的正常體色之一,這樣的海參一般生長在靠近礁石的地方。因此干海參的顏色也偏向黑色,表面會有海參的自然紋理。市面上還有一種呈現(xiàn)亮黑色的海參,這種海參在加工的過程中加入了糖和膠質等其他物質,所以所有的海參都比較黑亮,這種海參就是所謂的糖干/料干海參。
現(xiàn)在市場上也有一部分海參的顏色更接近海參的自然體色,這種海參一般比較輕,而且更接近鮮活海參的大小。商家一般都會介紹說,這是凍干海參。凍干技術是將海參在真空環(huán)境下進行超低溫加工,最大限度保持了鮮海參原料的色、味、狀態(tài)。
偏白色的海參一般都是含鹽量較高的干海參,表面覆蓋了一層鹽粒,這種海參一般用傳統(tǒng)工藝加工而成,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鹽干、老淡干。但是鹽干海參也不僅僅是白色,如果含鹽量較低的話,也會呈現(xiàn)黑褐色等。鹽干工藝是我國加工海參的傳統(tǒng)工藝,這樣的海參在食用之前需要進行充分的清洗,否則會有雜質。
蔥炒海參的風味真的很獨特:海參配蔥白黃,色澤鮮紅棕黃,醬料豐富。大蔥的氣味溢出,持續(xù)時間長,海參光滑柔軟。作為山東一道受歡迎的風味菜肴,它是名副其實的。
蔥燒海參的傳統(tǒng)做法是將海參切成葉片狀,用開水煮沸,然后用肉湯、洋蔥、生姜、紹酒和胡椒水在沸水中煨15分鐘左右,使其味道好。將蔥切成兩半,切成4厘米長的段,用60%的熱豬油煸炒到金黃色,撈出。將蔥倒入碗中備用,煎鍋留少許底油,加入炒蔥、精鹽、海參、清湯、醬油、白糖、紹酒,煮開后小火煨六七分鐘,用水淀粉勾芡,中火煨透收汁,碗中倒入蔥油,加入味精。香味就充滿了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