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脊六獸:形容心煩意亂,忐忑不安。
出自老舍《四世同堂》:“這些矛盾在他心中亂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獸的不大好過?!?/span>
五脊:指正脊、垂脊、戟脊、圍脊、角脊。
古代異常威猛的怪獸,傳言能吃虎、豹,外形跟獅子一模一樣;頭上披著厚厚的鬃毛,由此被稱為“披頭”,它非常兇暴,有百獸統(tǒng)領者的意思,也是傳言中文殊菩薩座下的神獸。
大海中的神獸,可行云布雨,放在檐頭有防火、消防的內涵。
魯迅先生曾描寫過它,是古代與獅子同類的怪獸。它頭上長著一只角,外形很像獨角獸,性情忠直,能辨別人世間的是非曲直,是古代的訟神之一,代表著皇家的正大光明和公平正義。
是傳言當中的一種龍,類似螭、虬之類;所不同的是,虬(qiú)是頭上有獨角,螭(chi)頭上沒有角。據古籍記載,它常盤旋在道路或金鰲玉棟坊上,消災滅禍的脊獸。
人身、猴面、兩翼生有翅膀,手持金剛杵,可以降魔;它的樣子特別像明清世俗小說中的雷震子,據說放在屋頂是為了防止雷擊。
它是明清時期建筑的正脊兩頭安放面朝里的龍首形瓦件,又稱“正吻”。傳說此獸好吞,故在正脊兩端作張嘴吞脊狀,又稱“吞脊獸”。所謂的“吞脊獸”,便是那有名的“龍之九子”中的“鴟吻”。
“五脊六獸”是中國傳統(tǒng)大型建筑(如宮殿、廟宇、府邸)的一種裝飾物。在這些高大建筑的五根房脊的邊緣上,安放著六種燒瓷的獸類小動物,所以人們就把它稱為“五脊六獸”。
在東北,老人們常常說“看看他,每天閑得無事,整的五脊六獸的”。這個詞,是描述一個人無所事事,閑得發(fā)慌、忐忑不安的非常無聊的狀態(tài)。
故宮房頂的五脊六獸代表了皇權、吉祥和等級。數量越多,代表這個屋子的等級越高。故宮的許多殿堂都以高規(guī)格的重檐歇山式的雙層屋檐,頂層五脊的規(guī)格。在屋脊上有一排排數量不同形狀各異的天地靈獸,在清朝以前有按1至8數列脊上的,到清朝又作了新的設定以單數1、3、5、7、9列。太和殿靈獸是位列10數的最高規(guī)格,是中國宮殿的最高等級,獨此一家。太和殿又稱"金鑾殿","太和"為"國泰民安,天下太平"之意,這里是皇帝登基,冊封皇后,頒布政令等國之大事之所在,用屋脊天地靈獸位列10之數,來詔示皇帝德行圓滿奉天承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