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樂章,中板(Moderato)e小調(diào),4/4,9/8,12/8拍子。
開始是警句式的引子,第一小節(jié)大提琴奏出e小調(diào)和弦及其轉(zhuǎn)換,然后是幾小節(jié)的旋律下行直至C弦的E音停止。從引子旋律及和聲看,似乎預示了全曲的某種悲劇色彩。接著由樂隊奏出了獨奏大提琴開始兩小節(jié)的音樂,后面由獨奏大提琴奏出宣敘調(diào)式的連接句及其模仿,引出先由樂隊奏出9/8拍子的第一主題:這個主題由樂隊、獨奏大提琴交替演奏著,在32小節(jié)處由Solo大提琴奏出一串漸慢同時漸強的上行音階,引出樂隊的ff力度全奏的第一次高潮。平靜下來后,音樂進入12/8拍子的中間段,中間段是aba結構,從音樂上看,b才是第一樂章的中段。而這個8小節(jié)的a卻很像奏鳴曲式的連接部,但它有自己的主題旋律,稍作陳述便很快進入四個升號的b段。b段的主題旋律在氣質(zhì)上與a段很相像,但從節(jié)奏上看更具沖擊力,形成互相呼應的又一次高潮。以后很快便真正平衡下來,并以主持續(xù)音進入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極快板(Allegro molto)4/4拍子,G大調(diào),諧謔曲風格,氣氛輕快而明朗,但它卻有一個感情復雜并有強烈戲劇性的、長達15小節(jié)的序奏,這說明了第二樂章輕松氣氛的背后有著嚴酷的背景。
在樂隊e主持續(xù)音延留過來的背景下,Solo大提琴以撥奏出第一樂章警句式的引子主題,同時背景長音移向?qū)η?、后調(diào)來說都是下屬系統(tǒng)的C音,并以七和弦分解琶音的形式,漸強漸快的力度與速度向上沖擊,以sf的力度驟然停留在后調(diào)(G大調(diào))的下屬三和弦上。稍作停頓,然后開始第二樂章第一主題旋律的第一次呈示。這個動機式的主題由B、D、B、A四個音組成,這四個音各自由四個十六分音構成。這個主題反復出現(xiàn)后,突然出現(xiàn)一小段華彩式的樂句,它先用撥奏方式伙同樂隊向上沖擊,再以弓奏單獨向上沖,然后音階式的下行再接加了和弦的半音階下行,然后又是兩次動機主題呈示。。到本樂章的第29小節(jié)處,又派生了一個新旋律:幾經(jīng)反復后引出了個對比性質(zhì)的、稍有沉重感的如歌主題,這幾個主題旋律時高時低交替出現(xiàn),加上快速十六分音符的背景,形成一種較為輕松活潑的諧謔氣氛。最后以撥弦結束全樂章。
第三樂章,慢板(Adagio)3/8拍子,降B大調(diào)。
這是長僅60小節(jié)的浪漫優(yōu)美的歌謠風格曲,主奏始終保持著充滿情意優(yōu)美的旋律,表現(xiàn)了“艾爾加最深刻,同時又是簡單的思想”。前面8小節(jié)的樂段是本樂章的主題,但緊接其后又相繼出現(xiàn)兩個有點像互為反向進行、而且更有動力性的旋律。音樂材料是全新的,但仔細一看,還是可以勉強看出與前面音樂的聯(lián)系,主題的第一樂句第一音D到最后一音G的十一度進行酷像第一樂章第一小節(jié)B-E的純四度進行,只是兩音之間加了幾個音罷了。
第四樂章,快板(Allegro),e小調(diào)的,2/4拍子,回旋曲式。
如同第一、二樂章一樣,第三與第四樂章中間也是不間斷的,開始的降B與第三樂章最后形成了像是(但和聲不是)屬―主的進行,第四樂章的主題動機就由這個降B開始,通過三次模仿,在第八小節(jié)停在e小調(diào)的屬(七)和弦上,這樣,由降B大調(diào)到e小調(diào)的轉(zhuǎn)調(diào)和第四樂章的主題呈示宣告完成。此后樂章變?yōu)橹邪?Moderato),4/4拍子,Solo大提琴奏出擴大了第四樂章的主題:這個旋律極像第一樂章的開頭,然后是富有戲劇性的、材料來自第一樂章引子的華彩式的演奏,后停留e小調(diào)的屬和弦上。這部份音樂可以看作第四樂章正式開始前的引子或序奏,它的音樂材料豐富而統(tǒng)一,有動力感和戲劇性。稍作停頓后,開始了結構為A-B-A的回旋曲式的第四樂章第一主題A:這個不無威武雄壯的有斗爭性的主題很容易使人想起埃爾加1901年的作品《威儀堂堂》進行曲第一首。Solo大提琴不時地以輝煌的高速琶音助威,此后的曲式進行是ABA,然后進入那段“美妙無比,表情豐富的悲哀而緩慢的音樂”中,終于在本樂章305小節(jié)末拍開始演變出一個較為定型的旋律:這個旋律的特點,由以前的大二度下行變?yōu)樾∑叨壬闲?,然后接小二度半音階下行再接三、四度下行。這是一個表情豐富,熱情洋溢又令人感到窒息的旋律,好像在無盡的悲哀中痛甘地掙扎著,感人至深,催人淚下。這個旋律經(jīng)過三次在不同調(diào)上的猛烈沖擊后,通過四小節(jié)緩慢的小二度半音階下行后,出現(xiàn)第三樂章B的旋律,它以很慢的速度在走,感情變得漸漸平和,好像在說:過去了,都過去了。最后輕輕落在e小調(diào)的屬音上,這個龐大而精彩的插部就這樣結束了。關于這段音樂,麥克爾?肯尼迪評論說:“這段音樂的虛無主色彩的強烈,為他的其他作品所無法比擬?!焙竺娴慕Y尾(coda)很短:第一樂章的引子警句完整出現(xiàn)后,緊接快速的本章A的主題動機,在傳統(tǒng)的和聲背景下,強而有力地結束全曲。
綜上所述,此曲要求獨奏者掌握寬闊音域的如歌演奏和各種不同幅度的揉弦技法,以及力度音色上的變化來揭示深奧多層次的內(nèi)心世界,成為當今大提琴作品中如歌演奏法方面的最優(yōu)秀的范例;同時在雙音、和弦、跳弓、泛音等等各種演奏技巧上,對獨奏者要求頗為苛刻,獨奏者們除了高超的演奏技巧外,還需要有更高的藝術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