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雙腸的制法也很獨特,它用剛宰殺的羊血過濾后,加少量淀粉,灌入洗凈的羊腸內(nèi),放在鍋內(nèi)加蔥、姜、花椒、大料煮。賣時切成小片,澆上湯,佐以芝麻醬、香菜等調(diào)料,外白內(nèi)紅,味道鮮美。還有一種吃法類似灌腸,即將羊雙腸切成片,放在鐺上煎爆。買羊腸要到羊肉床上,因為羊肉床子多自己宰羊,正好用羊血灌羊腸,羊肉床子賣時,多掛在鉤子上,由買者選擇。羊雙腸因其腸子為白色,似掛了一層霜,所以也有人稱它為霜腸。
羊雙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杜f唐書》說安祿山、思順翰一同朝見唐玄宗,唐玄宗賜宴調(diào)解,命射生官射鮮鹿取其血,煮其腸,謂之“熱洛河”以賜之,是因為思順翰喜食。由此看來北京小吃的羊雙腸是唐宮廷菜品“熱洛河”演化而來。羊雙腸雖是羊類為原料的小吃,但不屬清真小吃,因為回族同胞不食羊血。
近些年來,喝羊雙腸的人特別喜愛吃“羊外腰”和“羊衣胞”,不光是圖它好吃,還圖其“滋腎補精”的藥用價值?!把蛞掳币步小鞍隆被颉疤ヒ隆?,中醫(yī)認為可以治療勞傷、虛弱等癥?!把蛲庋庇纸小把蛲饽I”,指羊的睪丸,雖然是羊的下腳料,但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磷、鐵、鈣、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中醫(yī)認為其具有大補虛勞、益氣輔腎、溫中緩下、逐痰利水等功效,可用于腎虛、陽痿、尿頻、遺尿、腰酸膝痛、耳鳴等癥,是一種較好的補陽性食品。新鮮的羊外腰色澤潔白,有彈性,豐潤飽滿,表皮帶有鮮紅的血絲,無粘液。
羊雙腸湯治胃病有科學(xué)根據(jù),1997年7月12日《南方周末》報刊登美國麻省理工學(xué)院生化工程博士林贊峰專論羊胎素的醫(yī)用功能一文中說:‘運用現(xiàn)代生物科學(xué),將孕育五個月之久的羊胎盤,精制成羊胎素是千年古方紫河車(人的胎盤)的發(fā)展和應(yīng)用,羊胎素與紫河車一樣具有神奇的效果,經(jīng)科學(xué)試驗證明它能補養(yǎng)氣血,扶元益腎,消除疲勞,改善食欲,增強體質(zhì)。’”